Python自动化办公应用学习笔记5——程序的基本编写方法
一、基本编写方法
每个程序都有统一的运算模式,即输入数据、处理数据和输出数据。
输入是一个程序的开始,有多种输入方式:文件输入、网络输入、控制台输入、交互界面输入、随机数据输入、内部参数输入等。
输出是程序展示运算成果的方式,由控制台输出、图形输出、文件输出、网络输出、操作系统内部变量输出等。
处理是程序对输入数据进行运算产生输出结果的过程。计算问题的处理方法称为算法,它是程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二、基本步骤
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,可分为六个步骤:
1.分析问题:分析问题的计算部分。
对一个问题中的计算,不同理解将产生不同的计算问题,也将产生不同功能和复杂度的程序。
2.划分边界:划分问题的功能边界。
在分析问题计算部分的基础上,需要精确定义或描述问题的功能边界,即明确问题的输入、输出和对处理的需求。
3.设计算法:设计问题的求解算法。
对复杂的程序功能,可将“大功能”划分为若干个“小功能”,将每个“小功能”看成一个新的计算问题,以此逐级设计。同时,在各个“小功能”间设计处理流程。
4.编写程序:编写问题的计算程序。
将程序结构和算法设计,用编程语言来实现。
5.调试测试:运行程序。
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,评估程序运算结果的正确性。
6.升级维护:适应问题的升级维护
三、程序的格式框架
Python语言采用严格的“缩进”来表示程序的格式框架。
缩进指每一行代码开始前的空白区域,用来表示代码之间的包含和层次关系。不需要输进的代码顶行编写。
缩进可以用Tab键实现,也可以用多个空格来实现,一般是4个空格,但两者不混用。
除了单层缩进,还可以嵌套“缩进”形成多层缩进。Python语言对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没有限制,可以“无限制”嵌套使用。
缩进表达所属关系。单层缩进代码,属于之前最邻近的一行非缩进代码;多层缩进代码,根据缩进关系决定所属范围。不是所有代码都可以通过缩进包含其他代码,如print()不表达包含关系,不能使用缩进;一般判断、循环、函数等语法形成能通过缩进包含一批代码。如:
age = int(input("请输入你的年龄:"))
print("你是一个成年人!")
elif age >= 0 :
if age >= 7 :
print("你是一个学生!")
else:
print("你是一个学年前儿童!")
else:
print("输入错误!")